当前位置: 首页>怎样正确看待影像学检查

阅读数(11099次)

怎样正确看待影像学检查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4年11月29日

医学影像学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由此,给人们带来一层神秘色彩,加之其检查费用贵,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对其检查的希望值较高。而事实上,有时是事与愿违,既花了钱,又得不到满意的结果。为此,人们需要理性地对待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早期检查的不确定性

尽管影像学检查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但它还是有着某些方面的限制,如:在疾病的早期,影像学检查往往发现不多或无所发现,就拿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来讲,在起病后10天内,甚至2周内,虽然临床症状已很明显,但从X线照片上仍不能作出诊断。加之,在疾病早期,病灶的大小有时会超出了影像学检查的分辨率,导致疾病无法查出。甚至,即使查出了病变,又因其影像学特点不明显,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就在这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尤其是涉及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案时,需要随访观察。还有一种情况是,X线检查不能使病变显影,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尽管痰菌阳性,但也不能从照片上作出诊断。因此,不紧密结合临床,很有可能容易误诊。

影像学诊断靠的是间接征象

医学影像学检查从整体上来讲,对疾病的诊断靠的是影像学的间接征象,它不象尿检、血液检查,以及在显微镜,甚至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病理学检查,这些靠的是肉眼在镜下的直接观察,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与病变可谓零距离。而医学影像学检查依赖于间接征象进行疾病的判断,为此,这里面就有经验之说了。有共性的可能,但不排除个性的存在,共性之中逃脱不了个性的差异。因此,影像学检查就有一个概率的存在。

各种影像征象存在差异

也正是由于事物之中存在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差异,医学影像学检查也不例外。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相同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包括:进展期和愈合期的病理及生理变化的影像学表现不一。加之,不同的疾病也会有相同的影像学表现。这就需要了解病史、症状及体征,以及其他同诊断有关的临床资料。同样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在不同的疾病中出现,即所谓“异病同影”,而同一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出现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即所谓的“同病异影”。如,肺部小肺癌出现薄壁空洞时,有时不易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而这两项治疗的方案完全不同。

各种影像检查有其互补性

也正是由于上述难点的存在,就需要对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由于各种影像的成像原理与方法不同,诊断价值与限度亦各异,但它们是互为补充的。需要发挥各种影像学的长处来加以判断,这里面包括做影像学的进一步检查,如:薄层扫描,增强扫描,延迟扫描。甚至,要综合几种影像学的特点,来找出病灶各自的规律,进行综合判断,但后诊断则需要结合临床。

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的假像

医学影像学检查靠的是“捕风捉影”,然而,人正不怕影子斜,在医学影像学检查中,有时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伪影、假像来迷惑你。这里面有病人体外的异物影,也有病人身体内部及病灶所产生的伪影,两种邻近结构密度相差悬殊的部位,如:骨嵴、钙化、空气或异物与软组织邻近处往往会产生伪影。病人移动或生理性运动也会产生伪影。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对影像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组成减影对的两帧影像不能重合,这是因为在两帧影像形成的间隙期,检查部位发生了移动,很多自主和不自主运动均可导致移动伪影,如:呼吸、心搏、吞咽、肠蠕动等。轻微的移动伪影可不影响诊断或通过后处理方式补救,严重的移动伪影将使减影图像无诊断价值。磁共振检查也是一样,心脏搏动、呼吸运动和肠蠕动,因而胸部和上腹部的图像易受这些器官运动的影响,周期性地产生伪影。此外,血液和脑脊液流动也能产生伪影。甚至是机器在工作期间也能造成伪影,就拿CT来讲,由X线源引起的伪影有:线束硬化、量子噪音等,其装置的故障或工作状态方面的原因也会产生伪影,以及图像重建方面的伪影,显示系统方面的伪影,以及电源电压不稳定等。对于伪影,人们有时难以识别,况且伪影的存在往往会掩盖病情,致使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