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睛彩驿站┃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干眼症

阅读数(80次)

睛彩驿站┃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干眼症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6月6日

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眼科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发病率在5%—35%,在我国干眼发病率为21%—30%;其病因十分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早期可能仅有眼部轻微不适,如干涩、畏光、痒、烧灼感等。
      中医称之为“白涩症”、“干涩昏花”、“神水将枯”、“燥症”。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使用频繁,用眼过度,户外活动的减少等因素,使得干眼症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并趋于年轻化。现代人对于干眼症的认识不全面,早期干眼症患者并不重视诊疗,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干眼程度加重,甚至可能并发难以治愈的角膜溃疡而失明。
      目前,传统治疗干眼的主要手段是人工泪液等滴眼液替代疗法,只能缓解局部症状,不能长期应用。中医辨治干眼的历史源远流长,效果显著,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哪些人易发干眼症


       糖尿病,过敏性眼病和部分全身性疾病。
       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
       睑板腺功能障碍。
       长时间盯着荧光屏:如电脑、手机、Pad,因瞬目频率下降而引起干眼。
       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泪液的产生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年龄超过50岁发病率更高。
       戴隐形眼镜,角膜屈光术后。
       女性在怀孕,使用避孕药物以及更年期时更容易患干眼症。


中医药治疗干眼症


       中药内服
       目前中医对干眼的辨证总体都以阴虚为主,其中肺阴不足证、脾胃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常用的治疗干眼的药物有麦冬、枸杞子、生地黄、当归、菊花、白芍、茯苓、熟地黄、山药及甘草等。医院自制制剂视舒茶采用润肺滋阴,益气明目等中药制成茶包,泡茶服用可明显缓解干眼症状。

       中医外治法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
       选用生津润燥、养阴明目的中药制剂,通过超声雾化可将中药药液变成微小的雾滴,使药液雾粒渗入眼部穴位,促进局部血管扩张,维持泪膜的稳定性。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干眼症,疗效显著。每日1次,一次20分钟,7天为一个疗程。
       中药热奄包治疗
       采用多种中药研磨成粉剂,制作成外用热奄包,每日热敷于双眼,配合睑板腺按摩,疏通眼部经络,从而改善眼部睑板腺功能,达到治疗脂质缺乏型干眼的目的。同时也适用于蒸发过强型干眼、混合型干眼等不同证型的患者。
      针刺治疗
      刺法是通过针刺、揿针刺激眼周穴位,疏通经络,有学者的研究表明揿针甚至对角膜的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面部刮痧点穴治疗
      通过对双眼及面部穴位及经络的刺激,以达到放松肌肉、解除疲劳、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效,适用于邪热留恋、脾胃湿热及肝经郁热等不同证型的干眼症患者。
      灸法治疗
      雷火灸、核桃灸通过穴位的灸法,使皮肤腠理开放、药物透达穴位,在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及通筋、化瘀、活络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将核桃壳均匀地分成两份,浸泡在具有清肝明目、疏风散热等功效的中药液后,置于眼镜框架中,借助艾灸熏蒸眼部,使药力直达病所,达到治疗效果。
      拔罐治疗
      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体表,产生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邪热留恋、脾胃湿热及肝经郁热等不同证型的干眼症患者。
      耳穴压豆治疗
      选取眼、心、肝、脾、肾、神门等耳穴,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刺激上述穴位有补肾益肝、活血明目的作用。
      干眼作为一种慢性眼科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内服与中医外治相结合治疗,在干眼疾病治疗中疗效明确,可为广大干眼症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专家介绍


杨雨涵  
住院中医师
医学硕士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主修眼底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屈光不正等疾病。熟练掌握中医针灸,面部刮痧,耳穴压豆治疗干眼等眼表疾病。


王德淳
主治中医师
医学硕士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徐州市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修眼底病及儿童屈光疾病方向。
      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的诊疗,擅长运用面部刮痧、推拿、针灸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干眼症、视疲劳、眼睑痉挛、青少年近视等眼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