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养心堂┃遵循《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调适夏季眩晕

阅读数(81次)

养心堂┃遵循《黄帝内经》养生智慧 调适夏季眩晕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4年6月6日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烈日炎炎,天地间充斥着炽热的气息。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健康问题,其中眩晕尤为常见。《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经典之作,对眩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治疗理念。它告诉我们,夏季养生应顺应自然规律,注重阴阳平衡,以达到预防和缓解眩晕的目的。


调和情绪降心火


        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夏季属火,与心脏相应。心主血脉,夏日炎热易使人心火亢盛,血热妄行,从而导致头晕目眩。因此,夏季养生首要是做到“心静自然凉”,保持心态平和与宁静。避免急躁、愤怒等情绪波动,以免加剧心火,诱发或加重眩晕症状。


茶饮调养助健康


       饮食调养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黄帝内经》强调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提倡“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夏季,应选择清淡、利水渗湿的食物,如绿豆、冬瓜、西瓜等,以清热解暑,减轻身体热气。同时,要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补充因出汗过多而流失的营养素。
       中药代茶饮是中医治病调理、强身健体的特殊中药剂型。在炎热的夏日,来上一杯中药代茶饮,不仅滋润解渴,而且养生保健、好处多多,如降压清脑茶(天麻、罗布麻叶、川芎、葛根等)、调肝舒心茶(栀子、炒白芍、梅花、淡竹叶等)、养心通脉茶(西洋参、茜草、红花、生山楂等),均可作为日常饮品服用。


适度运动强体质


       适度运动对于夏季养生至关重要。《黄帝内经》中提到“形劳而不倦”,意味着适当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在夏季,宜选择早晚凉爽时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眩晕症状。


作息规律升阳气


      《黄帝内经》指出“春夏养阳”,如何养阳呢?就是让身体动起来,适当的增加运动时间。夏天昼长夜短,人也要顺应天气,稍晚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当然,这里的稍晚睡,并不意味着熬夜至深夜,而是指在亥时(晚上9-10点)入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调整人体生物钟,减少因睡眠不足引起的眩晕。


中药助眠安心神


      对于失眠患者可配合中药熏洗(足浴)及穴位贴敷(安神散)以安神助眠。



       足浴方
       养肾调肝散:桑寄生、怀牛膝、泽兰、夏枯草、桂枝等。
       用法:草药50g封包,每次1包,温水浸泡足浴。



       安神贴敷散
       组方:酸枣仁、茯神、肉桂、黄连等。
       选穴:神门、涌泉、神阙、三阴交、印堂。
       功效:养心安神,清热除烦。


中医药疗法缓眩晕


       在眩晕的治疗上,中医药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中记载了丰富的穴位和经络知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和气血,缓解眩晕。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内关及耳部穴位等,可通过指压或专业针灸操作达到治疗效果。药氧可醒脑开窍,对于治疗眩晕有较好效果。

       耳穴帖压
       取穴:神门、降压沟、肝、肾、心、皮质下。
       按压方法:对压法、直压法、点压法、轻揉按摩法。

       药氧
       功效: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理气、调整机体脏腑功能。

       夏季养生需遵循《黄帝内经》的智慧,从心态调节、饮食调养、适度运动、作息规律以及中医药疗法等多方面综合调理身体,有效预防和缓解眩晕症状,使人体在炎热的夏季保持健康和谐的良好状态。


专家介绍


吴  浩
心血管内科CCU主任
医学硕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心血管学会青年委员,徐州心血管委员会冠脉学会委员,徐州市中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中医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徐州卫健委医疗鉴定专家,徐州科技局专家库成员,徐州慢病特聘专家,《中国医药卫生》编委。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深造,首批获得冠脉治疗、起搏器植入资质。
       长高血压精准治疗、IVUS指导冠脉介入精准治疗、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脏介入手术。主持市级课题两项,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并获徐州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全天
       联系电话:13852032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