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炎热夏季心烦气躁、睡眠差,当心“烦热症”!

阅读数(540次)

炎热夏季心烦气躁、睡眠差,当心“烦热症”!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3年7月14日
       47岁的田女士最近老是觉得“心里一阵阵出火”、“看哪哪烦”,家人也说她变得很急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一点小事都能火冒三丈。田女士说,自己一着急还容易出汗,出完汗又觉得冷,睡觉时老想把手脚伸到被子外头;睡眠质量不好,经常半夜醒来,翻来覆去再难入睡。
       心中烦躁、火气大、手心发热等种种不适,在中医专家眼中,这类情况统称为“烦热”。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孙平提醒大家,如果出现了烦热症状,又没有针对性的西药可用,不妨试试中医中药调理。


急躁心烦睡不好,
当心“烦热症”


       这些症状的频繁发生,让田女士更加心烦。她到处就诊,也没查出个明确病因。“有说我是更年期的,让我吃谷维素,也有说我是焦虑情绪的,让我服用抗焦虑的药物。但是服药一段时间后,我觉得都没有太大效果,还会有一些副作用。”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了徐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正值周四下午,内分泌科主任中医师孙平在烦热门诊坐诊。在细致了解田女士的病情后,孙平断定,田女士的病症恰好属于中医“烦热”的范畴。
  啥叫“烦热”呢?孙平解释说,“烦”是一种主观体验,指的是心中烦乱、躁扰不安;“热”指的是手心、脚心、胸口发热,中医称为“五心烦热”,而测量患者体温往往是正常的。
  “中医认为,烦热多是由于里热过盛、气阴受伤所致,男女老幼均有可能出现烦热症状,尤其是围绝经期的女性、以及一些长期饮酒的中老年男性都比较容易发生。”孙平介绍,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出现肝郁气滞、肝郁化火,因此烦热症状其实是普遍存在的。自中医院开设烦热门诊以来,有不少像田女士这样的患者前来就诊。


辨析病因病机
对症治疗


      专家称,烦热症状并非小事。持续存在不仅会引起身体不适、影响睡眠,还会干扰情绪,引起心理变化,严重的还会给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孙平提示:“如果出现了烦热的症状,又没有针对性的西药可用,不妨试试用中医中药来调理。”
  她介绍,中医对烦热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典籍中,也能找到相应记载。中医认为,烦热的病因病机不同,会有不同表现,因此治疗时一定要先辨析病因病机,才能有的放矢对证施治。
  “烦热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阴虚为主,具体到脏腑定位上,又会有肺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的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上也会各有侧重。比如说,除了烦热外,肺阴虚的患者还常兼有干咳气短、痰中少痰;肝阴虚的患者还常兼有双目干涩、失眠、容易疲劳;肾阴虚的患者还常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所以在治疗上就会有养阴清肺、滋补肝肾的侧重。”
  烦热患者中,火郁火热为主的类型也很常见。这种类型比单纯阴虚者“烦热”的程度更重,表现为心肝火旺的特点,多伴有情绪急躁易怒、目赤、口臭、口腔溃疡、牙龈出血、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治疗上宜清肝泻火清心除烦。
  “临床上,阴虚与火旺的症状往往相伴出现,不是那么独立区分的,有的患者虽然有火热之象,但同时还有怕冷的表现,寒热错杂,这正是疾病的复杂之处。所以在处方用药时,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而定。”孙平如是说。
  据了解,针对患者的症状,孙平给予其心理疏导,并确定了清肝泻火养阴清热的治法。经过两周的治疗,田女士心里的烦热感明显减轻,手心、脚心也不似之前那样“冒火”,整个人的脾气也没那么躁了,出汗也不明显,睡眠质量也提高不少。


中医中药调理有良方


  在中医院烦热门诊,烦热的患者还可以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外治法。有针刺法,可选取心经、心包经、肝经的腧穴,以泻法为主,补泻兼施;有刮痧法,常选心包经,以泻热除烦。另外,还有耳穴压豆法。“耳穴压豆是以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耳穴处,两耳交替按压,可取肝、肾、心、神门等穴位。该法简便易操作,患者在家中也可尝试进行,起到辅助治疗的左右。”
  孙平提示说,日常生活中,烦热患者还需注意精神调摄、避免情绪激动、加强体育锻炼、不熬夜、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尽早摆脱烦热纠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