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肾功能衰竭膏方

阅读数(15786次)

肾功能衰竭膏方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5年11月26日

徐州市中医院肾病风湿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陈鹏

概述: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造成肾功能损伤,使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功能紊乱。肾功能衰竭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慢性肾功能衰竭两种。急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失血、外伤、感染、中毒、休克等多种原因引起,肾功能急剧衰退可导致氮质代谢物水、电解质等在体内迅速蓄积,出现少尿、无尿及酸碱平衡紊乱等各种尿毒症临床表现,严重者危及生命。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发展迅速,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是可逆性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持续发展而造成肾单位严重毁损的结果。根据肾功能减退的程度,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期。目前一般将肾功能衰退发展至出现明显血尿素水平升高和临床症状者称为“尿毒症”。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呈缓慢但却是进行性发展,是严重威胁生命的一种预后不良的病证。

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复杂,常有恶心呕吐、少尿闭尿、眩晕浮肿、皮肤瘙痒、嗜睡、出血等症状,中医辨证多属“关格”、“癃闭”、“虚劳”、“肾风”、“血证”等范畴。本病主要由风热、水湿、湿毒等病邪外袭,导致肺失通调,治节无权,脾失运化,水湿泛滥,肾失开合,气化失司,脏腑功能失常的结果,造成水湿秽浊,壅滞三焦,清浊不分,升降痞滞,累及心、肝、胃、脑等脏腑功能逆乱,血瘀风动,出现各种尿毒症危象,甚而阴阳离决,精气衰亡而终。

膏方调治原则:本病的病位在膀胱,但是与三焦、肺、脾、肾关系密切,首先应分清虚实,再权衡轻重缓急进行治疗。如果治疗后尿量增加,是好转的标志。如果出现头晕、呕吐、恶心、目糊、胸闷、水肿,甚至昏迷、抽搐,若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

肾功能衰竭病情严重,治疗时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如汤液口服与灌肠相结合,同时配合敷贴、针灸、透析等治疗方法;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抢救治疗,中西医结合更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诸如用综合治疗控制感染、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及合理使用皮质醇、利尿剂等等。

急性肾功能衰竭突然出现少尿,甚至小便点滴而出、尿闭,血清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恶心呕吐,神志昏蒙或嗜睡,舌苔厚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属邪毒内闭。治以通腑泄浊,解毒导滞。方取三黄泻心汤加减。

常用膏方:生大黄,黄连,黄芩,枳实,制半夏,赤芍药,淡竹茹,陈皮,生甘草,芒硝(冲服)。若伴有高热谵语,斑疹或吐血衄血者,宜加生石膏(先煎),水牛角(先煎),山栀子,牡丹皮,紫草,生地黄;吐血甚者,加茜草,生地黄,石膏(先煎),牡丹皮,赤芍药;烦躁狂乱,干呕或剧吐者,加用大黄(后下),石膏(先煎),制半夏,白僵蚕,板蓝根;胃热伤阴者,加生地黄,麦门冬,知母,牛膝,重用生石膏;神经毒性症状为主者加白僵蚕,蝉蜕,全蝎或蜈蚣各适量。与此同时,应根据治疗需要配合中药煎剂高位灌肠。

由严重创伤、挤压伤之后出现血尿、尿少尿闭,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属瘀血内阻。治以祛瘀活血、通腑泄浊。方取抵当汤、血府逐瘀汤等方加减。

常用膏方:生大黄,桂枝,桃仁,当归,柴胡,红花,川牛膝,益母草。土茯苓,生蒲黄(包煎),水蛭(吞服)。

急性肾功能衰竭恢复期,常见小便量多清长,神疲乏力,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者,证属气阴两伤。治以益气养阴、健脾益肾。方取生脉饮加味。

常用膏方:生晒参(另炖,冲),西洋参(另炖,冲),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丹参,茯苓,泽泻,石斛,玄参,佛手,南沙参,北沙参,天花粉,菟丝子。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龟版胶、鳖甲胶、鹿角胶、白文冰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湿热甚者,改用黄连温胆汤、三仁汤等方加减治疗。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见浮肿,极度疲乏,精神委靡,头晕眼花,腰膝酸软,小便短少或夜尿增多,肢冷畏寒,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或弦细,属脾肾阳虚、湿浊内蕴。治以温补脾肾,化浊利湿。方取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

常用膏方:制附子,肉桂,党参,生黄芪,干姜,猪苓,茯苓。苍术,白术,木瓜,大腹皮,木香,煨草果,赤芍药,白芍药,川厚朴,川续断,杜仲,山药,乌药,泽泻,泽兰,生蒲黄(包煎),六月雪,龙葵,白毛藤。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鳖甲胶、鹿角胶、白文冰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若湿浊化热,大便秘结,加生大黄,山栀子;恶心呕吐,加制半夏,生姜;肾阳衰微者,加淫羊藿,巴戟天,仙茅。如法炮制。

若症见头晕胀痛,目涩耳鸣,腰酸乏力,鼻衄口干,大便干结,小溲短少,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数者,属肝肾阴虚阳亢,湿热内阻。治以滋肾平肝,清化湿热。方取知柏地黄丸合建瓴汤加减。

常用膏方:苍术,白术,知母,黄柏,生地黄,熟地黄,山药,牡丹皮,川牛膝,怀牛膝,煅龙骨,煅牡蛎(先煎),赤芍药,白芍药,泽泻,泽兰,生大黄,山羊角(先煎),制半夏,黄连,郁金,钩藤,菊花,石菖蒲,生蒲黄(包煎),茅芦,白茅根。上药共煎,去渣浓缩,加入龟版胶、鳖甲胶、白文冰收膏。每晨一匙,开水冲服。

本病正气虚亏,卫外失固,常见恶寒发热、咽痛咳嗽等外感表证者,宜先解其表。

常用膏方:荆芥,防风,牛蒡子,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板蓝根,鸭跖草,羌活,蒲公英,桔梗,炙甘草。若上述类型兼有舌质瘀暗,面色晦滞等血瘀表现,可于各主治方药中酌加桃仁、红花、益母草、泽兰、川芎、川牛膝等活血化瘀之品;有出血症状者,酌加水牛角、仙鹤草、茜草、三七粉等凉血止血散瘀之品。

咨询电话:67663518(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