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五力驱动 打造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阅读数(1821次)

五力驱动 打造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11月30日

      近年来,徐州市中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八大中心”、实现“两带、两快、三先”的要求,坚持“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优势显著”的办院方针,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高服务质量和增强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为导向,以创新理念、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用科学发展规划谋略探寻适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新路径,以五力驱动为支点,成功打造为淮海经济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在近日揭晓的2011年“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中,徐州市中医院从全国1196家地级医院中脱颖而出,跻身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百强”,居排行榜第87位,全国地级城市中医院位列第二名。

     一、增强服务功能  在谋划医院建设发展上发力

     医院占地面积24301M2,建筑面积43000 M2。门诊设28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80个专科专病门诊,住院部设22个病区,实开1075张病床,年出院病人逾2.3万人次,年门诊量逾120万人次。医院在空间扩容、设备扩充和硬件建设中破解瓶颈难题,用科学发展规划谋略铺就医院提高综合实力的发展之路。“十一.五”期间,医院通过系统调研、论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制订了医院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2年,把医院建成开展床位超过1000张,学科门类齐全,人才结构合理,技术优势突出,设备设施完善,医疗教研协调发展,管理运行顺畅,能够满足医疗、教学、科研需求的较强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合格的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到2015年,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省内先进的三级甲等医院和淮海经济区区域性医疗中心。

      在人民群众对中医药医疗服务日趋需求提高的背景下。近年来,医院积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设发挥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的资源配置,一是积极通过购置、租赁医院周边商务用房的方式扩展医疗场地;二是积极改扩建住院部大楼,完善服务功能配置;三是进行院内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业务用房。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的装备水平已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医院目前拥有128层螺旋CT、核磁共振、数字血管造影机、DR、数字化胃肠X线诊断系统、彩色超声诊断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高压氧舱等一大批先进设备,为现代医疗诊断提供了重要硬件保障。

     二、 夯实技术基础  把专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专科建设是医院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复合系统,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做大做强的基础,医疗技术建设则是专科建设的重中之重,只有过硬的专科医疗技术,才能塑造医院的技术品牌,形成独有特色。

      医院目前已经有皮肤科、心血管科、肛肠科、急诊科等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的制定和管理试点工作分别参与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银屑病、带状疱疹、湿疹、黄褐斑;心悸、不稳定性心绞痛;混合痔;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其中,皮肤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为扁平疣协作组组长单位,负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组员单位,并开展该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诊疗工作。

      近年来,医院始终紧跟医学前沿,通过学科规划和资源整合,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和开展先进诊疗技术,三级甲等中医院常规医疗项目已全面开展,医院已获得江苏省16项医疗准入技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技术、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疗技术、脑脊液置换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含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腹膜透析等技术)、四级妇科内镜手术、骨关节置换技术、泌尿外科腹腔镜治疗技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全身麻醉技术、神经阻滞治疗技术。

      多年来,市中医院始终坚持突出中医特色,走专科发展之路,将专科建设纳入医院总体规划,成立了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办公室,建立了《医院重点专科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医院重点专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实施办法》、《医院关于促进重点专科建设发展措施》等系列相关制度,并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努力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狠抓专科建设动态考核管理,已经建成了具有浓郁中医特色的专科群体。医院从人才培养、设备配置、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与政策倾斜,积极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知名医院研修学习及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规划重点专科布局,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专科建设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实现重点专科率先发展,做大做强的目标,目前,医院26个临床科室,有国家、省、市级重点专科15个,心血管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皮肤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建设专科;针灸科、皮肤科、护理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科为省级重点专科,中医外科、风湿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科、呼吸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骨伤科、妇科等9个市级重点专科和建设单位,1个徐州市优势学科。医院近三年组织申报了各级各类课题60项,共立项30项课题,其中重点专科申报立项课题26项,医院的国家、省、市级高层人才均出自重点专科,医院有10名医学博士,73名医学硕士,重点专科占52人。重点专科的集群化发展,创出了专科品牌,一个具有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的重点专科群全面形成,医院每年区域外门诊就诊病人都在40万人次,住院病人在3000人次。

      三、点燃科教激情  不断提高医院科研教学的综合实力

      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明确了医疗是主体,教学、科研是两翼的基本认知,提出了“主体推进,两翼齐飞”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涉及“本科理论教学、本科实践教学、住院医师培训、进修生培养以及研究生培养”的教学格局。目前拥有硕士生导师5名、兼聘教授23人,副教授15人,讲师6人。2010年起承担了七年制研究生班的临床轮训带教、研究生定向实习工作以及中西医结合床边教学班的教学任务。与大学联办,开设了中西医结合研究生课程班、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今年又投资兴建了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相长,促进了医院内涵质量的提高。目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职工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等十余所高校,400余名学生在院实习。作为中医培训基地承担政府职能,负责徐州地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乡村骨干医师培训、乡村医师中专学历认证理论授课及临床实习带教任务,适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培训等。

      在科研方面,医院通过拓宽渠道,上挂下联,加强协调,加大投入,搭建平台,积极为医院科技工作者创造有利条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勤练内功、厚积薄发的医技队伍。医院制定了《徐州市中医院关于扶持促进科研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各科室必须有主任或副主任分管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考核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中。各科室应积极申报课题,一般科室每年至少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一项,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每年不少于二项,并提高中标率;课题立项后,严格按照课题设计书与合同书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凡立项有经费资助课题,医院给予经费1:1配套。指导性课题所需经费由医院承担;并对课题经费使用的范围做了明确的规定。近三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新项目150项;从2008-2012年我院自主申报并获得立项的课题42项,参与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国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研究共9项,通过结题验收及鉴定16项,5项分别获得淮海科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

      四、创新管理机制  有效提升医院运营管控能力

      在管理上追求环节上有亮点、细节上做到位。医院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制度建设和医疗安全为导向,转变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医院的运营管控能力。

      为此,医院在机制体制上破题。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标准》,加大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的力度,向强化医院综合管理要效益。一是医院管理脉络清晰,实行院长负责制和院科两级管理,并建立了科室管理小组制度,把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强化科室管理责任,规范科室管理内容,让一线科室主动思考和加强科室建设;二是医院严格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补充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目前,临床科室设置合理,科室名称规范,各专科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护士长均达到相关要求,各专科医师均能按照要求完成年度继续教育计划。各临床科室认真落实病历讨论、三级医师查房等核心制度,建立了医疗总值班巡查制度、科主任周四查病历质量制度、科秘书制度、病历归档把关制度。每科都制定了3个以上专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实施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对方案和路径定期分析总结评估,采取不断改进、优化、完善,在脑病科开展了多专业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