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作者:刘艳 二病区三级护士

阅读数(12283次)

中医治未病之我见 作者:刘艳 二病区三级护士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4月9日

      中医是我国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医学的传统医学,它是世界上保留到今天的医学形式,它是一种有特色的科学形态,几千年来靠着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守护着我中华民族亿万炎黄子孙的健康,数千年来,中医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初先秦时期的《皇帝内经》开始,经历《难经》,以及后来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中医迈开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口传到著作的步伐,到了近代和现代,中医这种古典医学科学模式逐渐融入到了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中,更是以其宏观理论为指导的轴心和以微观理论为中心的西方医学形式区别开来。

      中医的治疗观念基本包括“治已病”、“早治病”和“治未病”三种,“治未病”的意思就是指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慢性病之类。事实上,中医从起源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这种理念,这也是我国传统医学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主要特点,虽然西方医学科学也主张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主张人们去避免引起疾病发作的因素,比如高血压的预防,通常会建议人们去除烟酒等不良习惯,而未能从实际出发利用某种药物来避免这种病症的发生,中医在此领域则是独树一帜。

      “治未病”又可以细分为“未病养生”和“欲病施治”,其中“未病养生”则是中医的至高境界,它追求的是防病于先、预防疾病的发生,从古至今,中医学家们对于治未病的追求从未停止,唐朝孙思邈早就提出用针刺预防中风的发生,清代叶天士指出“先安未受邪之地”等都充分说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现代以来我国政府也深刻意识到治未病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逐步在全国提倡推行中医治未病政策。我认为中医所倡导的“治未病”有极大积极意义。

      首先,伴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不病不治、小病硬抗、大病小治的思想观念,人们在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极大愉悦感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生存质量,而生存质量的好坏并不是通过有病后得到及时、规范的医疗处理来衡量的,事实上,某些疾病发生后即使能得到有效规范的治疗,也往往会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毫无疑问,这使得其生存质量也大打折扣,因此中医的“治未病“理论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他们希望通过参与这种模式来活得更优质。

      其次,我国政府近年来对中医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近几十年来,随着西方医学的渗入,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些许瓶颈,西医因其作用迅速等特有优势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医疗市场。但西医的缺点也同时暴露在人们面前,它虽能快速而精准的解决发展快损伤大的疾病,但对于慢性病以及疾病的预防则捉襟见肘。我国早就提出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口号,其中“治未病“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强有力保障:规范科学的去预防疾病的发生总比去积极有效的去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要有意义的多。我国中医药物和诊疗技术则对于绝大部分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急慢性疾病能起到非常有效的预防作用,因此,推行和发展中医”治未病“是非常有历史意义的。

      再者,利用中医预防疾病的发生简单易行。科学进步了,传统的中医诊疗模式也变得精细和省时,以前的中医主要是人工实施“望”、“闻”、“问”、“切”和针灸等一系列手段,但现代人类发明的脉象计算机辅助系统、经穴诊断仪器、舌相仪等极大的节省了时间和提高了度,有了高科技的中医诊疗设备,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人们提供教充足的数据。因此,在人们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的同时,辅以现代科学结晶的中医技术,将使具有中医特色的疾病预防,不论是药物性的还是技术性的,都会得到更为容易的普及,从而提高全人类的健康系数。

      中医是我国祖先发明和发展的,我认为中医的“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的为的成分之一,积极传播和完善中医的预防特色不仅能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而且能为全人类的生存质量的提高起到划时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