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从中国建筑谈起——读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有感 作者:夏小卉 ICU护士长

阅读数(13573次)

从中国建筑谈起——读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有感 作者:夏小卉 ICU护士长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2年6月21日

      谈起梁思成,人们不免想到他美丽的夫人林徽因,进而想到徐志摩,金岳霖……人们似乎更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情事,而忽略了他们在各自领域里杰出的贡献,有几个人知道梁思成是清华大学著名专业的创始人,林徽因是中国国徽的设计者之一呢?梁思成,林徽因,一对学术伉俪,他们对中国建筑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那个战火纷飞,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梁思成冒着生命危险探访各地遗留的中国古建筑,每每发现一处,总是如获至宝,测绘,记录,一丝不苟。只是国人愚昧无知,偷梁盗瓦,损毁破坏,再加上战火袭击,常常让梁思成痛心不已。这一部《中国建筑史》就是集梁林二人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古建筑书籍的心血之作。

      “在城市街心如能保存古老堂皇的楼宇,夹道的树荫,衙署的前庭,或优美的牌坊,比较用洋灰建造卑小简陋的外国式喷水池或纪念碑实在合乎中国的身份,壮美得多。”这是梁思成心中梦想的城市。建国初期,面对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梁思成曾利用北京的古城墙,随处可见的牌坊楼宇设计了一个颇具中国韵味的花园城市。可是,在那个誓将一切旧势力斩草除根的年代里,这些带有浓重封建思想的建筑无疑要土崩瓦解,灰飞烟灭。当人们幡然醒悟时,悔之已晚,好在一些重要的建筑得以保存。

      一个城市,没有自己的特点,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吸引力;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没有了力量和尊严。如同印度,本是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只因为没有很好的保存和继承,渐渐丢失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受人耻笑。再来看日本,唐鉴真东渡后,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人至今对鉴真顶礼膜拜,完好保存着那时的寺庙,塔阁等建筑,甚至嘲笑中国竟没有留下一座全木质结构的建筑。本是以文化礼仪之邦自居的泱泱大国,现在却要被人质疑文化素养,难道要重蹈印度的覆辙吗?如同中国女人的鞋子,从千层底到酒杯底,终没能敌过西方的高跟鞋。中国的城市亦是如此,千城一面,西化了,欧美了,东施效颦了,何处寻觅碑亭,泮池,影壁,石桥的身姿丽影。再看我们徐州,除了那一两个特定景点,哪里还能寻到楚风汉韵?

      “中国建筑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除非我们不知尊重这古国灿烂文化,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这是建筑,整个中国文化何尝不是如此,在这个“神马”、“浮云”乱飞的时代,经典成语,文章诗词只是中小学的硬性教育,尤其是媒体舆论,应该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而不应挖空心思搞无聊的噱头,降低全民的审美情趣。国人应以自己的传统文化为荣,培养民族自豪感,培养这种真正的内心深处的自豪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百年之计。

      因为我是一名中医药人,我想到了我们传统医学。总有熟人问我,想到你们医院看中医,但是现在还有医生会把脉吗?问得我好没底气,说真的除了那几个老专家,其他医生我真不敢打包票。现在的中医院已不是传统的纯粹的中医院,多数都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合璧自有精妙之处,但中医的精髓不可丢。听说某省卫生厅厅长要弘扬中医药,要求中医院设药膳科,西医医生执业考试必须考中医,大力弘扬是好事,但总给人一种“一锅端”式的盲目感。过于追求形式,效果将大打折扣,如何继承和发扬,值得每一个中医药人深思。

      “南北朝的佛教雕刻,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非中国本有的观念,但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成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驰名世界。”这是建筑,其实各种艺术文化形式如能平衡传统与泊来品,如能完美的结合,保有自己的特点,才能达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