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老人更要养神治身

阅读数(8202次)

老人更要养神治身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1年9月23日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身之主宰。神统帅人身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活动。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弱者病,守神者健。在保健养生方面,中医把通过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来促进健康长寿称作养神治身。

      中医学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认为人的七情活动不可过,过则伤身,甚至引发疾病。在我国早的医学著作《内经》中,即具体论述了七情过激对人身伤害的情况:“大怒伤肝,大喜伤心,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由于精神因素而导致疾病发生的实例。有许多疾病,如精神病、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衰弱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疑虑、恐惧、悲伤、愤怒等不良情绪,更容易诱发疾病。

      我们曾进行癌症回顾性调查540例,发现其中有89%的病人都有长期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多数人有严重的精神创伤,有精神过度紧张和抑郁的历史。我们还发现,癌症病人具有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和内蕴,倾向于防御和退缩等特点。国内外医学研究均表明,致癌的主要过程为:情绪紧张刺激——引起心理矛盾——造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由于动员心力体力应付紧张状态,造成体力过度消耗,促使机体免疫力降低——直至癌症发生。

      有些老年人,自述突然出现失眠、心悸、头晕、乏力、坐立不安等症状。他们焦虑惶恐,厌恶声响,自责自罪,疑神疑鬼,有严重的孤独感。这是由于从紧张的工作环境脱离,突然变得无所事事,使他们发生强烈的心理矛盾、冲突,而产生的精神抑郁症。

      对于刚刚退休的老年人来说,养神治身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认为,养神治身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喜怒有节

     《内经》记载:“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老年人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做驾驭自己情感的主人,不恣意任性。当要勃然大怒或欣喜若狂之时,要力求自我克制。要学会避免刺激,转移刺激。林则徐在清廷朝政腐败,外敌侵凌的困境中,内心极其愤怒,但他针对当时的处境,在自己的房间里专门写了两个大字:制怒。经常提醒自己要节制发怒。

      心境宽舒

      嵇康在《答难·养生论》中特别强调老年人精神修养的重要性。他认为养生有五难:“一为名利不灭,二为喜怒不除,三为声色不去,四为滋味不绝,五为神虚精散”。老年人要善于养生,就要注重精神修养,做到心境宽舒,坦坦无忧。而要使心境宽舒,就要克服“五难”,要正确对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孔子的心胸是非常开阔的,对待生活持达观态度,“不怨天,不尤人”。去年国庆节时我去拜访107岁的老寿星、著名书法家苏局仙。老人见有客至,起身相迎。谈到书法,他说:“我练字主要是为静心养性。” 
 
      寻觅寄托

      老年人的生活应当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里如陀螺一般高速旋转,虽然生活清贫,但一切不快都被抛到九霄云外,这当然是有益身心的乐趣。马克思在痛苦的时候,总是喜欢演算数学题,以此休息和自慰。这些都是一种精神寄托。人至老年,如精神失去寄托,纵然有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要“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条件,培养一定的爱好,同时多与人交往,使自己生活在欢乐的人群之中,这样就会处处感到幸福和欢愉。

      适应四时

      人们的七情变化同季节气候的变化有密切关系。例如秋高气爽,人的精神往往开朗、舒畅。冬季寒风凛凛、夏季烈日炎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烦躁或沉闷、压抑。所以人的精神活动也应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予以调节。融和春日,蕃秀之夏,应常到室外走动,远眺山林亭阁,近闻鸟语花香,心中自然愉悦频添,神志旷达。秋季景物萧条,容易引起老年人的垂暮之感。此时老年人要注意不要过度沉湎于往昔。冬季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宜早睡晚起,使情绪意志藏匿安静。一日之内也要清晨舒展活跃,白天精神饱满,傍晚安神悦志,睡前静心少思,这对精神调摄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