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获奖征文】18病区夏林茹:伟大精神汇聚强大力量——观《金刚川》有感

阅读数(7690次)

【获奖征文】18病区夏林茹:伟大精神汇聚强大力量——观《金刚川》有感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1年5月19日
      《金刚川》作为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末期金城战役中的一段历史故事。电影最让我感慨的原因在于,《金刚川》的故事是根据活生生的历史现实事件改编的,里面的所有英雄也都是有迹可循、可歌可泣的!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来说,关于抗美援朝有无必要,有很多争论。事实上,没有抗美援朝,就没有我们国家几十年来的和平与发展,就没有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假如当年中国坐视不理,任由美帝入侵朝鲜,那么所谓唇亡齿寒,新中国也必将成为美帝血盆大口之下的待宰羔羊。所以,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睿智和战略眼光,奋起抗美援朝,实际上就是“保家卫国”!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发现《金刚川》将镜头对准了战时“无名”的普通战士,分“士兵、对手、高炮班和桥”四个部分,多视角讲述了那段鲜为人知的“修桥、渡桥、护桥”的渡江故事。故事主线很简单,志愿军欲渡桥过江参战,遭敌军反复空袭毁桥,在“毁桥—修桥”“毁桥—护桥”矛盾中展开激烈战斗。志愿军工兵连全体官兵不惧困难、不畏牺牲,与多番前来扰袭的美国侦察机和战斗机斗智斗勇,在火光冲天、桥面数次被炸毁的险恶环境中拼死竭力,付出极为惨烈的伤亡代价后,终于保障了桥的畅通。“人在桥在,人亡桥亡。寸土不让,血染碧江。”——这是一个关于“大桥保卫战”的悲壮故事,更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家国保卫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我从小就耳濡目染,攻占三九一高地战斗中,为了保证全连队潜伏任务胜利完成,不暴露自己忍受烈火焚烧的剧痛从而牺牲的邱少云;英勇机智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的李家发;上甘岭战役中毅然决然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眼,为胜利趟出一条血路的黄继光……然而像《金刚川》中描述的事件和英雄,我也是第一次知道,既惭愧又感慨,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每一个为了祖国而奋斗、牺牲的战士,都是英雄,是时代的英雄,是民族的英雄!
       为了弥补我的历史知识空白,也为了更好的理解影片所传达的精神,看完电影后,我查阅了一些资料,也和老党员长辈们进行了交流,对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情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九五三年的夏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军民的配合下,在“三八线”附近对“联合国军”进行反击作战。同年的四月份,朝鲜战场的形势变得愈发对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利,而美军则在战略上一败涂地、日落西山,特别是在正面战场上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四月二十六日,三方开启停战谈判。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在美国纵容下,单方面撕毁了停战协议,并组织对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开展新一轮进攻,垂死挣扎。于是,为了给美国和南朝鲜更深刻的教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金城地区,发动了第三次攻击,史称“金城战役”。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日,正值金城战役初始,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奉命带领部队赶到了金刚川上的岩里渡口。张振智接到的命令就是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之下,8天内在岩里渡口架起一座桥,并确保它能够畅通!于是,就有了影片《金刚川》中描述的震撼人心的情节。
      影片中为了掩护战友们能够顺利修桥,为了能让大部队顺利过河,吴京和张译先后选择点燃燃烧弹,主动暴露目标,吸引敌人注意力,为战友打掩护而相继牺牲。在影片结尾,一座由志愿军战士人搭人铸造而成的一座桥梁,猛烈的冲击着我的内心,那一瞬间我泪目了。战争不是我们的选择,守护我们的国家安全才是。当我们为了国家不得不参与到战争中,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会是每一名战士必然的选择。《金刚川》这部电影,让我们领略了什么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什么叫“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这既是影片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和情感共鸣,更是中国军人历久弥新、永不磨灭的巍巍军魂,是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泱泱华夏,一撇一捺皆是脊梁;炎黄子孙,皆负强国兴邦之责。70年前,他们的躯干倒在旷野沙场上,倒在晶莹白雪中,倒在静默青山里,倒在追求光明和自由、反对黑暗和奴役的漫漫长途;70年来,他们的精神活在历史教科书里,活在时代光影画卷上,活在人民风骨血性中。英雄往矣,流芳万世,他们叫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英雄浩气长存,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是天地间不朽的丰碑!“苦练杀敌本领,时刻准备战斗”,这是写在军人誓词上的铮铮誓言,也是刻在我心里的不可磨灭的深深烙印。
       作为一名护士,我也将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不怕辛苦,不畏挑战,将螺丝钉精神在医疗卫生战线上拧紧拧实,保证不松动,不掉队,同广大中医院医护人员一起共同筑起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保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