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名医访谈】中医,是我一生的坚守——专访“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罗玉国教授

阅读数(7631次)

【名医访谈】中医,是我一生的坚守——专访“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罗玉国教授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0年10月27日

     

        罗玉国,主任中医师,教授,首批徐州市名中医,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修中医医疗专业,学制六年。1982年进修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研究所,历任徐州市中医学会理事、徐州市科技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4年,医风严谨、朴实,中医功底深厚,兼采西医之长,中西结合疗效显著,对心脑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消化疾病、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脂肪肝、肝癌、胆结石、胆囊炎及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在徐州及周边地区有很好的口碑。
      “我胃部有点疼,吐酸水,还有饱胀感。您给看看,我这是怎么了?”日前,在徐州市中医院名医堂罗玉国教授诊室,前来把脉问诊、求医问药的群众络绎不绝。“秋季细菌滋生,冬季寒冷。现在正是秋冬季节交替的 时候,人们的消化系统很容易出现功能失调的状况,消化系统疾病也容易复发。”罗玉国教授说。

       罗玉国教授,2000年从徐州市中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办公室主任岗位上退休后,就在名医堂为群众服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养生知识的普及,中医调理被越来越重视。最近几年,年轻人看中医的也在增多,特别是今年5月以来,来名医堂就诊的明显比以前多了起来。这主要是人们看到了中医的好处,个体体质差异比较大,中医针对每个病人的体质进行调理,避免了一些西药‘对谁都适用’针对性不强的缺点,对症治疗效果比较好。”罗玉国教授说,“我今年80岁了,还能为慕名而来的群众看病,我感觉很知足、很充实,很庆幸当初选择了中医作为一生的坚守。”


师从“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 
 “从事西医内科的父亲让我学中医”,

“文革”前最后一届毕业的大学生


      罗玉国教授1940年出生,他说自己是地道的徐州人,“我们家原来住在文亭街二眼井南巷,弟兄3个,我是老大,小学是在老中枢街小学上的。1960年考大学的时候,在徐州市立一院从事西医内科的父亲建议我选择南京中医学院,父亲这个刻意而为的建议成为我从事中医事业的起点。高中毕业那年我20岁,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其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现在想父亲对我职业的安排,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子承父业,治病救人;二是父亲和家人认为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调理对内科疾病的治疗效果不错,方便、实用,花钱少,能随时随地为群众把脉,可以让更多人受益。等我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中医内科医生,更感觉到父亲的建议是对的。”罗玉国教授说,“我们那时候的学制是6年,1966年毕业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开始,推迟分配一年。1967年学校分配我到山西省太行山边上的晋中专区晋阳县人民医院工作,晋中专区也就是现在的晋中市,在那里认认真真地工作了两年后,调回徐州市中医院,到现在我从事中医工作54年了,算是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医。”
      罗玉国1995年晋升主任中医师,1997年被评为首批徐州市名中医,2002年7月评为江苏省名中医,“我干了8年行政和医疗管理工作,徐州市中医院上世纪九十年代创建三级甲等中医院的时候,我是创建办公室主任,见证了中医院的发展。”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你要不断地学习、研修,就是在我从事行政和医疗管理工作时,也正常上门诊、看病、会诊。名中医评审,要看你的资历、学术论文、门诊量和社会影响,不学习、不进步,肯定是不行的。”罗玉国教授说,在他的进修学习经历中,“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对他的影响最大。“1982年我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心血管研究所进修,进修了心内科和消化内科两个科,带教老师是董建华院士和王永炎院士,当时都是很有名的中医大家,他们给我们上课,带我们查房,学到了真经。”“董建华老师是上海青浦人,是旧社会过来的身怀绝技的中医内科名家,东直门医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精通中医内、妇、儿科,毕生研究脾胃病的辨证论治,尤其擅长治疗温热病、脾胃病,在数十年的临床经验中积累了治疗胃病的处方——‘胃苏饮’,造福很多患者。1983年,董建华老师还首次在全国人大会上呼吁出台中医药法。当代名医王永炎院士是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从小耳濡目染,6年的中医学院专业学习,加上不断从中医经典、名家验方中广泛汲取营养,让罗玉国对内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有了更深的理解,为创新疗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纯粹运用中医方法辨证施治   
勤于研究和探索,

“金贝排石方”“益肝灵”解除患者病痛


      从医54年来,罗玉国教授在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上勤于研究与探索,对治疗心脑血管及消化系统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心脏病、高血压病、乙肝、胆囊炎及结石等内科杂病的治疗“手法”独到。


 


     “群众为什么称呼你是名老中医?根本的原因就两条,一是纯粹运用传统中医方法辨证施治;二是能用中医方法治好病,对某些西医已经束手无策的疾病,你能用中药调理到理想状态。”罗玉国教授说,“你比如对泥沙样胆结石,目前除了传统中医调养治疗法可以治愈外,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根据中医典籍、传统验方和临床经验,总结出了‘金贝排石方’,基础方由柴胡等十七八味中药组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加减。两到三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基本上就能把结石排空。物资系统有位40多岁的女病人,用了两个疗程,彩超发现结石全部排空。我们中医院一位职工,也是两个疗程排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中医认为胆结石形成或因肝郁气滞或因湿热之邪蕴蒸肝胆,导致胆囊和胆道运动能力减弱,胆汁排泄不畅形成结石,属中医‘胆胀’、‘胁痛’范畴。治疗上就要疏泄肝胆,逐热排石,‘金贝排石方’遵循的就是这个原理。”罗玉国教授说,结石的形成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除了生活在炎热地区、运动过少、患有某些疾病等因素外,不良饮食习惯也是重要成因之一,“司机、厨师等为什么患胆结石的多,他们喝水少,汗液排泄多,尿量少,容易得病。”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脏器之一,具有调节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生成、排泄胆汁,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解毒,凝血,调节血容量、水、电解质等功能。中医认为,肝是藏血之脏,既能贮藏血液,又能调节血量,与人体的活力密不可分;肝同时影响脾胃运化,如果肝有病证,脾胃功能也会失调。肝主情志,如果生气、愤怒就会引起肝气郁结、肝阳上亢等,这也就是为什么肝病患者容易激动、心情郁闷、脾气较大的原因。在治疗肝病上,罗玉国教授在前人经验和验方的基础上整理出了“益肝灵”,为很多肝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从中医讲,肝病、肝炎可以分为5个类型: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和肝郁血瘀型,我的‘益肝灵’也有5个型号,分别针对5种肝炎、肝病类型。基础方有十几味中药,根据不同的病人和病程,进行配伍和加减。对于病毒性肝炎,我有两个抗乙肝病毒验方,抗病毒1号针对肝功能比较差、病毒量比较高的急性肝炎,抗病毒2号针对慢性乙肝病人,现在用的比较多的是抗病毒2号。中医治疗肝病,主要是保肝,抑制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我有位病人是睢宁人,20多岁,在上海打工,原来病毒量比较多,用了我的药方两年时间,病毒量下来了,他父亲每个月都过来买药给他寄到上海去。”


养脾胃,首先要调理好心情  
“情志伤胃”,“脾胃是有‘感情’的,

胃病患者七成跟情绪有关”


     “我今年86了,前列腺炎,小便多,两个肾囊肿,十几年了,一吃中药就好了,不吃就犯病,你再给我开几服药”;“我今天早上量的血压,高压160,低压109,吃西药处理一直不好。我42岁了,还有脂肪肝,没办法,得应酬,您看看怎么调理一下?”记者日前在徐州市中医院名医堂罗玉国诊室看到前来把脉问诊、求医问药的群众络绎不绝。

     “把舌头伸出来,我看看。”唐先生是罗玉国教授的老病号,“我糖尿病5、6年了,今天早上空腹血糖13个多,我太胖了。”“你这个是偏阳虚,不能喝酒,可以多喝水。我给你改一改处方。”罗玉国教授和气地说。

      等到唐先生离开诊室,记者问“现在来看中医的年轻人多吗?”“人们的健康养生意识越来越高,中医调理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中年人,门诊占比越来越大。年轻人这几年也多了一些,但总体来说,还是中老年人多一点,这和中老年人更关注身体的变化,也更有时间调理有关系。”罗玉国教授说,“很多年轻人不注意身体,道理也懂,就是管不住自己。你像刚刚有位年轻人,家里也有从事中医的,但一到酒桌上就忘记了医生的嘱咐。年轻人中,胃肠道疾病、肝胆脾疾病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人消化不良,有胃炎、胃溃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热衷于养生。罗玉国教授说:“其实,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是人体健康的保证。生活方式不科学,对脾胃造成伤害,脾胃功能不好,身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气血不和,导致脸色差、身体差、皮肤差。”

      罗玉国教授提醒,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脾胃是有“感情”的,人们常说的“情志养生”,其实就是养脾胃。“我们平时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到4倍,甚至更多。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所以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同时,注意饮食,加强锻炼,‘吃嘛嘛香’才是健康的基础。”

      2000年,罗玉国教授退休后,一直在徐州市中医院名医堂为群众服务,至今已整整20年。许多患者留言说“中医的好处看得见”,“罗医生的人品和医术我们信得过。”“我今年80岁了,还能为慕名而来的群众看病,我很满足。现在中医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只要还能走得动,我就要继续为患者服务,普及中医知识,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自己的点滴贡献。”罗玉国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