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高血压患者秋季养生 作者:张迅 九病区护士长

阅读数(11946次)

高血压患者秋季养生 作者:张迅 九病区护士长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3年9月14日

      倏忽之间,暑气渐尽,秋风骤冷。

      诗经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从农历七月开始,天气开始慢慢转凉。而农历七月就是立秋的开始。从那天起我们就要特别注意天气的一丝不经意的变化,由于气温的下降,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发现自己血压又上来了。由于寒冷,血管易收缩,而血管里的血液并没有减少,此时血管壁所受的压力就要大一些,这就是秋冬天的血压普遍比夏天要高的原因。为何心脑血管病人易在秋季发病呢?

      原因一:血管收缩。由于血脂长期沉积,血管内壁形成许多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季由于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变得更细,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原因二:血液黏度升高。秋季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以至于血液黏度过高,引起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堵塞。

      原因三:室内外温差大。秋冬季节室内室外温差较大,尤其是进入冬季,温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会剧烈收缩,使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受气候影响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生活起居,防寒保暖,避免疾病的发作。入秋后昼夜温差大,年老体弱者往往不能及时适应,此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秋季气候干燥,是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许多呼吸系统的感染、过敏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诱因,如病毒性心肌炎常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肺原性心脏病更是由长期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气管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导致。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对心血管病患者而言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高血压患者秋季应该怎样维持血压的稳定呢?

      一是情绪不能过分激动,注意心理调整,高血压患者要保持心态平和、性情开朗,积极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避免性情急躁、争强好胜,树立治疗信心。

      二是避免中强度体力活动,坚持每天适量户外运动1小时,提高耐寒能力。包括太极拳、气功、户外散步等,以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

      三是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以20℃~25℃为佳,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过低,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四是预防各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易并发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易导致各种急症病症的发生。

      五是合理膳食,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心脑血管病人要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粗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香菇、黑木耳、鱼。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蛋黄、鱿鱼、墨鱼、鱼子等。

      六是戒烟限酒,戒烟,限酒,可饮少量黄酒。

      七是科学用药,坚持服药,保持血压稳定。降压药不可随意停服,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中西药,坚持服用相当长时间的维持量,使血压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

      总而言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维持血压稳定的关键所在,即平衡心理,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科学用药。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是指起于立秋,经过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前一天为止,也是气候由炎热向寒冷的一个过渡。变化莫大乎四时,其实,每次节气转换之时都是天地当中非常关键的时分。故防范高血压骤升,既要对自己所患疾病有充分认识,避免思想上的轻“敌”,更要重视和了解天气情况,及时收听气象预报,随时增减衣物,顺从时令的变化而对应,适当的运动但不轻举妄动,这样才能身心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秋天的工作做好了,为冬季的全面预防就能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故“景是安乐长寿,长寿生于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