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优质护理服务个人事迹 徐州市中医院二十病区 王海燕

阅读数(11438次)

优质护理服务个人事迹 徐州市中医院二十病区 王海燕

发布人:admin 最后更新时间:2013年6月4日

      我虽然是众多医务人员中平凡的一位,但我深爱着我的职业。用真诚、爱心书写着平凡而又光彩的人生,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病人的信赖。从他们的笑容里,我读懂了奉献的乐趣,在付出劳动的同时奉献爱心使我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内涵。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认真负责、勤快又能干的护士,每天的工作我都尽职尽责,每一件事情都尽量做到又快又好。每天都以美丽的微笑‘亲切的语言、体贴的护理、饱满的工作热情来面对病人。每天早上七点半来到病房,首先向每位病人问好,“大家早上好!”“昨天晚上您睡得好吗?”每天下班前,我会再次来到病房看看病人,问问他们有什么需要,问问他们今天的感觉如何。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拉近了我和病人之间的距离。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使病人体会到了医患之间的平等和亲切,护患之间也架起了一座座心灵的桥梁。

      记得有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由于责怪亲人没有为其及时治疗,在后的几天里情绪非常低落,不与家属说话,不允许别人触碰他,老伴和女儿每天以泪洗面,无计可施。我每天来到病人床前,不断安慰,耐心劝导,逐渐使病人能正视疾病,平稳情绪。亲自为病人洗头洗脸,擦身洗脚,换上干净的衣服。几天后病人安祥的离开了我们,老伴和女儿不停的感谢我,感谢我让老人家安静干净的离开了,了却了他们后的心愿。

      护士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是优质护理服务让病人体会到了护士的付出,感受到了护士的努力。看到我在病房里忙碌穿梭,有个家属都问了好几遍说:今天累坏了吧?我说:不累啊 !我知道,病人是真的关心我累不累,正因为这种关心,我才不会觉得累,体力上虽然是有点累,但精神上是愉悦的,因为我觉得的我做的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善于与病人沟通,善于观察病人的言行举止及异常行为。有一次在为一位肝癌病人静脉输液的时候,发现病人情绪非常低落,跟他沟通的时候也不太愿意讲话,这件事深深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及时的与陪人沟通,让其家人多与病人沟通聊天,缓解其不良情绪,交代家人严密观察病人,收起所有锐器及危险物品,防止意外的发生。交代各班护士加强对服药的监护,发药时做到送药到口,看着患者服下,防止患者储集药物。交代各班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及时巡视病房,特别关注特殊病人,尤其是凌晨一点,凌晨三点是自杀事件高发时段。加强病区环境的安全措施,将窗户的轨道上加用铁皮,使窗户打开的尺度为15CM,避免跳楼事件的发生。就在我两天后的大夜班,巡视病房的时候发现这个病人一直没睡着,后来他看到我来了就装睡,我假装离开,他看到病房里的人都睡熟了,就蹑手蹑脚的爬到窗台上,准备开窗户,我一下冲进病房抱住了他的腰,又喊人来帮忙,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通过医护人员的耐心劝说以及家人的密切配合,患者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病情较前好转出院了,还特意为我们写来了感谢信。

      一个肺癌脑转移的阿姨,有一天癫痫发作,倒在床上不省人事,大小便失禁,裤子床单全湿了。等把病人抢救过来以后,我卷起衣袖,打来温水,帮阿姨把湿的脏裤子脱下后,立即为她擦洗着身体。那种臭味是妊娠反应严重的我带着几层口罩都没法抵挡的,然而我也顾不上这些了。臭味和尿味渐渐地没有了,衣裤换干净了,身体舒适了……然而我却累的满头大汗,自己的衣服却湿透了……病人清醒后得知了这一切,流着激动的眼泪说:这些事情,连自己的儿女可能都做不到,可你们的服务让我们感觉到无比温馨和感动,谢谢您们!

      疼痛是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经常听到病人疼的“哎呦哎呦”直叫。一位癌症晚期病人抓住我的手说“护士你快救救我吧,我快要疼死了”!每当见到这样的病人,我们心里都非常的难受,看着他们痛苦的样子,恨不得能替他们分担一下,除了镇痛药的应用,我们只能尽我们所能做好非药物镇痛的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我拉着她的手,轻拂着她的疼痛部位,在她身边陪着她,她痛苦的呻吟声越来越小了。我帮她梳理了蓬乱的头发 ,帮她换了一个更舒适的体位,给她讲了一个小笑话,她笑了,她说没那么疼了。我告诉她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加重疼痛,下次尽量放松,还教了她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的方法。她一边点头一边说:“你在旁边陪着我,给我加油鼓劲,我就没那么疼了,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比吃药打针还管用,谢谢你对我这么耐心!”肿瘤病人的烦躁和忧虑只会加重疼痛,我们适当的陪陪病人,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就能给病人带了信心和宽慰,就能减轻他们的痛苦,也能使我们有一点小小的满足感和被需要的感觉。

      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服务,把我们的感情融入我们平凡的工作中,把我们满腔的热情奉献给我们热爱的护理事业,把我们的爱心送到每一位患者的心中,这是我的心声,也是广大护理人员共同的心声,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越来越贴近临床、贴近社会、贴近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