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脾胃病证——泄泻(肝郁脾虚)案

阅读数(0人)

脾胃病证——泄泻(肝郁脾虚)案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0年9月9日

王某,男,55岁

初诊:2019年3月25日(农历己亥年二月十九,春分)

主诉:腹痛腹泻2日

刻下: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少华,语声低沉,时有叹息。近2日出现水样便,2-3次/日,伴左侧腹痛,午后腹胀,下肢时有浮肿,平素急躁易怒,便溏、腹痛时作。纳寐可,舌淡苔白腻,舌边齿痕,脉弦缓。

审证: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脾失健运→水湿内盛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解郁,兼以健脾祛湿止泻

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鸡内金20g   垂盆草30g   田基黄30g   生麦芽30g   

炒谷芽30g   蒲公英30g   元胡索15g   淡竹叶10g   

赤小豆15g   生白术20g   茯苓20      茵陈30g   

陈皮10g     山药30g     郁金10g     炙甘草6g

生薏仁20g

14剂,水煎,1日1剂,早晚饭后温服。

复诊2019年4月8日(己亥年三月初四、清明)

服药一周左右腹泻止,浮肿未作。刻下:患者大便日行一次,质粘腻不畅,有排不净感,腹痛腹胀较前缓解。纳饮可,夜寐安。舌淡红苔稍腻边齿印,脉弦细。

处方:鸡内金20g   垂盆草30g   田基黄30g     生麦芽30g   

蒲公英30g   炒谷芽30g   炙甘草6g      茵陈20g

茯苓20g     元胡索15g   陈皮10g       枳壳10g

  黄芩15g     郁金10g     白花蛇舌草15g 白扁豆10g

14剂,水煎,1日1剂,早晚饭后分温服。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 故脾胃气机的升降赖于肝气调达疏泄,即“土得木达”。肝脾两脏生理上相互联系决定了其病理上相互影响。肝气太旺,疏泄太过,可见肝气乘脾,故慢性肝病临床常见脾虚症状。因此在治疗中当遵循仲景古训:“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病患者经久难愈,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病理产物,使得病势更加缱绻难解。湿热交困不解是导致慢性乙肝迁延缠绵的主要原因之一,疏肝健脾之余需牢记清热祛湿,治本时刻不忘祛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