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李业甫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阅读数(0人)

李业甫国医大师学术思想

发布人:网站管理员 最后更新时间:2020年9月9日

李业甫教授推拿学术思想,可概括为32字:“病证合参,筋骨并举;博采众法,禅冠其宗;柔中寓刚,一拨见应;医禅结合,治养并重”。


1、病证合参,筋骨并举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理论的主要特色,是前人在反复医疗实践中所获取的宝贵财富。辨证以脏腑、经络、病因等理论为基础,以四诊资料为依据,根据它们内在的有机联系,加以分析、综合、归纳,得出疾病的诊断——“证”。“证”是症状和体征,是脏腑气血功能异常的病理表现,提示了人体与疾病整体的规律性,是疾病发展阶段中力量对比情况的概括。这一理论在内科医师遣方用药中体现的较为明显。在临床推拿治疗过程中,不少医生往往强调对病的治疗,而对证的把握较为欠缺。

李业甫教授认为,推拿治疗疾病应做到“用推如用药”,牢牢把握“辨证论治,病证合参”这一原则,辨病辨证结合运用。要根据不同的病症,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体表、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规律的操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病、证确定治法,辨证开方,按照“君臣佐使”的轻重关系,选取合适的推拿手法和治疗穴位,做到有的放矢。如寒证用燥法,可以解表、发寒;实证用泻法,可以通行。再具体地说,譬如在痛经寒湿凝滞证的治疗中,摩揉中脘至中极可疏经行气,化瘀散寒,故可选摩法、揉法为君法;而肝郁气滞证时,揉三阴交可疏肝行气,可选揉法为君法。根据中医证候的不同,还可辅以相关手法及穴位方,起到“应手见愈”之功效。再如大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从三步八法到三步十法,辨证运用疗效明显。

“筋”一词早在《易经》中已出现,《易·系辞》云:“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可见最初的“筋”,是指广泛分布于身体各部分的经络[8]。《内经》中有对筋骨有进一步的认识,《灵枢·痿论》载“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说明人体的筋都附着于骨上,筋的主要功能为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9]。《灵枢·经脉》曰:“骨为干……筋为刚”,筋束骨,骨张筋,骨为筋起止之所,筋作用于骨而产生关节运动,为构成人身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筋为机体活动的动力、联络之纽带,骨为全身之支架。筋络骨,骨连筋,伤筋可影响到骨,伤骨必伴有不同程度的伤筋。

《医宗金鉴·手法总论》曰:“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或拽之离而复合,或推之就而复位,或正其斜,或完其阙,则骨之截断、碎断、斜断,筋之弛、纵、卷、挛、翻、转、离、合,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李老对这段经文,熟稔于胸,背诵如流,体会尤深。

李业甫教授认为,诸如一指禅推法、扌袞法、揉法、拿法等松解类手法,能行气活血,消肿止痛,解除筋肉痉挛,从而达到松解软组织、平衡肌力、解痉止痛、滑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旋转法、扳法、拔伸法、背法等整复手法,可作用于骨关节,起到矫正关节错缝的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尤其是伤科疾病的治疗中,常因筋伤与骨伤并存,应揉筋与正骨并举,方可起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谨道如法,常有天命”之功效。

2、博采众法,禅冠其宗

李业甫教授先后求学于合肥医士学校、上海中医推拿学校、安徽中医学院夜大及安徽省卫生厅举办的“国术推拿”学习班。学习期间,李业甫跟随中医推拿界各流派名家系统全面地学习各派手法,吸取了众流派的宝贵经验,尤其通过求学于一指禅推拿学派传人朱春霆、王纪松、王百川、丁季峰,内功推拿学派李锡九,奠定了李老推拿学术思想的基础。工作期间,李老勤于治学,本着“兼收并蓄、去杂存精”的精神,在研习了各推拿流派手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推拿手法。

通过对李业甫教授常用手法频次分布的研究可以发现,其推拿手法应用谱虽然很广,但一指禅类手法应用频率居于所有手法之最。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频率较快,大于每分钟200次,称为缠法,又称小步子推法。可见李业甫在临证中是以一指禅类手法为主的。但在具体治疗不同的疾病时,李业甫又不拘于一法,杂糅了其他各类推拿常见手法。李业甫教授认为,“一指禅”手法与其他手法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力是在“点”的基础上连贯成“线”的,即通常所说的“推穴位,走经络”。其动作要领是“沉肩,垂肘,腕平端,指(拇)吸定,行走如直线,捺劲要大(向外摆动的力量),回劲要小(向内收的力量)”。

此外,李业甫教授还强调要掌握拇指与其余用指的关系。拇指要实(着力部位),手掌要虚,不能捏紧;除了拇指着力外,其余的动作都要体现出一个“松”字。如肩、肘放松则不容易疲劳,腕关节放松则摆动灵活而均匀,使力能集中在拇指上。从外表看来,医者动作非常轻松自如,并且富有节律,似乎医者没用劲,但病者被治疗的部位却有一股柔和而舒适的感受,其力由点成面,渐渐地渗透到肌体深部,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由于“一指禅”手法是属于中等刺激量的手法,而且又有渗透、柔和的特点,在临床治疗中,适应症也比较广泛,在伤科、内科、妇科及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均有较好的疗效。

3、柔中寓刚,一拨见应

“一指禅”派手法强调手法柔和深透、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特别强调以柔和为贵。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在施行时讲究法度,要求意守丹田,气凝指尖,将一指禅功透入肌肤,沿着经络直达病所,“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

李业甫教授认为,“一指禅”推拿手法之柔中寓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可以用巧、准、量、效四个字来概括。

(1)“巧”

医者在采用“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时,往往被动运动做得勤快,而推扌袞等手法多显得不足,很不协调,这样会增加病人疼痛感,也会影响效果。李业甫教授认为,整复手法一般在推、扌袞、揉、搓等手法进行以后(脱臼不宜)、局部软组织松弛后施行为好,否则成功率就低。手法除了常规手法还有辅助手法,其中包括俗称的“小手法”。“小手法”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情的客观需要而运用的变通之法,所谓“手法之变,存乎一心”,临床必须有相当火候,才能把“小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李老强调,所谓心灵手巧,手感很重要,手法有没有技巧不能看外表,关键在于思想内存,灵活于外。他指出,功夫要炼、思想要悟,要通过长期的摸索打好基础,进而融会贯通,自然熟能生巧。

(2)“准”

“准”字有推拿手法选择要精准和穴位定位要精准两层含义。

李业甫教授强调,医者在临床中,应根据病人病情、部位、身体情况的不同,准确地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法,且有轻重疾徐(快慢)、大小之别。同一种手法在人体不同部位,其幅度亦有大小之别。就扌袞法而言,肩背腰腿部位幅度稍大,而在关节部位幅度则要适当控制。手法根据不同的病情、不同的部位,而有轻重之别。医者手法轻重是从病人的病情、体质等客观出发的,而且还须重视病人的适应度,以病人适应为宜,原则是“知者即止”。

“一指禅”的主要手法是推法,即以医者拇指尖点按穴位,有规律地快速摆动腕、指关节,犹如针刺的捻、转、提、插治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由于拇指尖接触面极小,所以相对于其他推拿手法取穴更要求准确,力度更要集中。李老的一指禅推拿,主要是推、扌袞二法,其他手法配合运用。大拇指罗纹面适用于全身、脸面部;指端适用于骨缝、关节、穴位;扌袞适用于大面积、大关节、腰背四肢,适用于湿症的治疗。

(3)“量”

李业甫教授指出,“一指禅”推拿手法的力,是一种功力,不能单纯理解为“用力”“有力”,可以理解为医生通过长期锻炼而产生的协调力。手法很有讲究,根据手法要领、患者病情和体质的客观需要,综合考虑用力,术语曰:“力宜灵,不宜滞。”其中的轻重缓急、揉软深透,大有讲究。譬如以大拇指偏峰(少商)推头面部,力度要轻;泻法治疗实证,刺激量要大,力度要强,以促进气血流通,所谓通则不滞;补法治疗虚证,要求力度要柔和,深透病灶。

“一指禅”派手法有两个代表性手法,即推法和扌袞法。推法要领为:沉肩、肘,腕端平,手握空拳,指吸定,指实,掌虚,腕关节主动带动指关节,蓄力手掌、着力于指,摆动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一般每分钟160-200次之间,缠法超过200次),行如直线等。这一要领要求把肩肘腕等部位放松,不可有一处僵硬,同时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指关节及肩、肘等关节,也就是说后者处于被动地位,促使腕指关节的协调。要领中提到的蓄力于掌、着力于指,扌袞法也有蓄力,扌袞法手型若握柞(虚握),保持圆柱型。一般理解为圆柱型便于扌袞动,其实还有蓄力一层意思。即蓄力于掌、着力于手背小鱼际。蓄力手呈握拳状,但不能紧张。至于其他的手法,也以掌心微涵为好。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对推拿手法进行了临床实验研究,尤其是手法作用机理的探讨,开展了推拿对肌肤、肌肉、关节、肌腱、神经系统、镇痛物质、血液、心血管、血液循环、淋巴系统、消化、呼吸、代谢等方面的定量化研究。21世纪是生命科学新世纪,医学领域包括推拿学科,在新技术的带动和推动下,有全新的发展。李业甫教授强调,要承前启后,更新观念,充分介入新方法、新技术来开展量化研究,既重视理论研究,又重视临床实践,解决疑难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4)“效”

所谓效,李业甫教授的要求是一拨见应。《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原意指名医俞跗摸脚治病不用汤药、不用药酒、不用砭石、不用摇动和按摩筋骨、不用牵动和推拿皮肉、不用热灸敷药,只要找到脚上的特效穴,点拨之间就治好了病。李业甫教授认为,推拿医生必须勤于治学、苦练手法,熟练把握不同疾病的性质及不同手法的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做到“手法精巧、定位精准、力度精确”,方可起到“一拨见应”之功效。

4、医禅结合,治养并重

“禅定”的思想在“一指禅”中是十分重要的。“禅”,汉语翻译作静虑、沉思,或“思维修”。“定”指的是专注不移,一心一意。《坛经》云:“心尘则种种法尘,心灭则种种法灭。”一指禅推拿要求术者意守丹田,将意念贯注于手法中,正如禅修所要求的意念集中。另一方面,患者也需安定,专注被操作的穴位上。“一指禅”其实就是医患双方共同将散乱的心念集定于一处,在医者为拇指之端,在患者为医者拇指所点之穴;医者调匀气息,意念守一,凝全身的功力内劲于拇指之端,潜心探究患者的疾病所在,然后循经按穴,扶正祛邪,是一种推拿操作“意到气到,气到病除”的境界[10]。

李业甫教授在临证中亦体现了“禅”的精神。他认为,在一指禅推法操作时,医者必须思想集中,两目凝视,舌抵上腭,鼻息调匀,气沉丹田,将全身功力运至拇指之尖。尔后,轻缓慢慢地落指于施治的穴位上,和患者息息相通,融为一体。其次,要求医者百节放松,百脉开通,四肢八骸无一僵硬,达到柔和的境地,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他强调自然着力于指端,不要刻意向下按压和使用盲力。

李业甫教授在推拿治疗疾病的同时,非常重视推拿的养生保健功能,即推拿的“治未病”功能。他认为,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平衡阴阳之功效,常人应用推拿可达到防治疾病、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人体的穴位很多,它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散发、出入的部位,又是防治疾病的处所。穴位象药物一样,各有它一定的功能和主治作用,如刺激大椎、足三里、气海等穴,具有中药黄芪、人参的补气作用,刺激三阴交、血海有同当归样的补血、活血作用[11]。李业甫还有改进的金鸡独立法,可锻炼关节、脏腑平衡。他指出,推拿属自然疗法,既能保健又治病,适用于全身,用于内外伤、五官各科疾病都有疗效,没有副作用,是中医富有特色的外治法。事实上,推拿学科现已成为我国人民健康事业必不可少的医疗保健学科。

在李老所著的诸多学术专著中,保健推拿的著作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包括《穴位保健按摩大全》《健美保健秘诀》《古人养生强身功法》《自我保健穴位推拿》等,其中《自我保健穴位推拿》于1995年获省第三届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并拍摄成为科教电影片,在全国公映,1993年被文化部对外联络处选中,译成7国的语言文字,作为当时中国向世界推广中医学的主打影片。

李业甫教授在长期的教学临床实践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系统运用推拿诊疗技术、手法、技能、技巧及操作方法,在临证中将中医理法方药思想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着力解决本学科教学中的难题和临床诊疗中的疑难重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推拿医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